首页

蕾拉女神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28 17:46:32 作者:“零公里二手车”引关注,行业或将进一步规范 浏览量:30048

  作者:武子晔 ▪ 黄琳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近日的一则表态,使“零公里二手车”现象被进一步关注。

  26日~27日,一则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和相关行业机构等开座谈会的通知在网络上流传,会议主题是研究零公里二手车及进一步促进二手车流通消费相关内容。参会机构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分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参会企业包括东风集团、比亚迪、元通国贸、山东华通、抖音集团和瓜子二手车等。上述会议通知显示,会议时间为今日15:00。

  对于上述会议通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方面对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一位接近东风集团的人士今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车企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是想引导二手车出口,并规范零公里二手车市场。该人士称,“(座谈会)确实是主动报名的。”

  就在约4天前,魏建军在一则访谈视频中表示:“现在有一种怪象叫‘零公里二手车’,也就是说它上完牌照就算注册了,好像是卖出去了,但是又回到了二手车。现在你可以到懂车帝、瓜子二手车、闲鱼等平台去看,有三四千家都在卖,是非常乱的。”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零公里二手车”指的是那些已经完成车辆登记手续,名义上属于“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极低甚至为零的车辆。

  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主机厂为了达到销售业绩通过激励政策向经销商压库,而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快速回笼资金,将库存时间较久的新车注册为二手车,通过零公里二手车的方式进行售卖。此外,记者了解到,一些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从而拿到厂商的返利政策,先给一些新车上牌,随后以二手车(价格更低)形式来出售。

  某自主车企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主机厂会给经销商设定多种商务政策,包括销售返利、金融贴息、月度促销、季度促销等,根据不同经销商的情况,政策有所差异。主机厂的目的是完成销售公司的任务,让经销商批售更多的车辆。而主机厂的政策诱惑下,部分经销商批售更多的车辆,超越了市场上的需求。”

  他举例称,按照市场需求和经销商的经营状况,本来一个月批售任务为150辆,但厂家通过抛出有利性政策可以让经销商批售200辆车甚至更多。这就导致了在一定的市场情形下,超配车辆的经销商也难以消化过高的库存,经销商高价进车、低价卖车已经成为常态。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但近两年价格战竞争激烈。对于主机厂和经销商来说,内销转出口成为寻求增长的一条路径。除了国内二手车市场存在零公里二手车的现象外,零公里二手车也出现在汽车平行出口模式中。相较于国内,海外市场利润空间大,同时可以消化国内库存。

  一名车商曾告诉记者,当前国内已经有数百家获得资质的二手车出口企业,这些企业的车源主要来自于国内的汽车经销商和部分新能源车企,一些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都已开启二手车出口业务,“出口的二手车主要为零公里二手车”。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爆冷!日本乒乓球男团无缘四强

ω-3和ω-6脂肪酸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它们存在于多脂鱼类、坚果、菜籽油内。之前的研究表明,补充ω-3可降低患高胆固醇以及心脏病的风险。

打造支持全面创新的开放教育体系

对于商家此类行为,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分析,如果经销商在未接到厂家通知的情况下将车辆卖出去,这种情况可以理解;如果其已经知晓新的价格政策,反而利用时间差继续按原价销售,那么明显有违诚实信用原则,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还差价。

莫迪关于中印关系的这番话,耐人寻味

整流罩分离试验,验证了整流罩分离方案正确性及对卫星最大包络的适应性,确定了整流罩最大可用包络。星箭联合操作试验,作为整流罩分离前置试验,验证星箭联合操作流程正确性及接口的匹配性。

印尼仙游乡亲寻根团返乡寻根 于莆田开启文化之旅

700年北京中轴线在当代焕新

中国能源网董事长冯丽雯则认为,未来能源不仅是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更是生产关系的重塑。未来能源的发展将呈现终端化、分布化趋势,以满足用户多元化、更高品质的用能需求。同时,她呼吁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能源产业进步。

相关资讯
李家超:希望香港各行业提供优质服务 令游客有好体验

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内蒙古注重加强5G技术、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应用,有力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愈发增强了制造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的信心。当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既要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又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统筹推进,有利于强化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同时,应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统筹发展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贵州紧盯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引领带动作用,协同推进“东数西算”工程,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856.2亿元、增长20.7%,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预计超过42%,较2022年提升3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差距缩小0.5个百分点,增速继续排名全国前列。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